南柯画廊将于12月28日欣然呈现 00 张、鲁香凝的双个展项目“根深亦自由”。在这场展览中,她们以截然不同但相互呼应的艺术语言,探讨了时间、空间、记忆与身份交织的复杂关系。通过她们的作品,我们得以进入一个既个人又普遍的领域,感知到艺术家如何以独特的方式将自身的情感、记忆与经验融入创作之中。在展览中,心理地理学所涉及的如非场所、异托邦、集体记忆等相关理论为理解她们作品和本次展览提供了重要视角。
00 张的实践跨越装置、游戏和沉浸式交互体验,探索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二元性,以及个人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和文化冲突。鲁香凝则通过对传统材料的创新使用,以感知和记忆作为工具和媒介来探索空间多维性和个人历史的深层意义。两位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在材料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却切实地共同构建了一个跨越虚拟和现实、记忆与当下,不同时空的对话。
鲁香凝
有时梦像死亡一样漆黑 , 2024
煤精、韧性树脂
10h x 10w x 10d cm(L)
8h x 7w x 8d cm(M)
5h x 5w x 5d cm(S)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记忆像一座花园,被遗忘的事物在那里生长”
'Memory is like a garden where forgotten things grow'
鲁香凝的作品是一种对心理空间的诗意探索,她将个人记忆与物理空间交织在一起,创造出如梦境般的场域。《未曾目睹》(2024)中,透明缝纫机装置与印有诗句的羽毛书共同构建了一种超现实氛围。鸟类翅膀的扇动节奏仿佛缝纫机的转动声,回荡在空间中,唤起了人们对家庭、劳动和童年的模糊记忆。鲁香凝曾提到,这件作品源于她对童年记忆中微妙情感的反刍——这些记忆既熟悉又陌生,如同心理地理学中的“情感地图”(emotional mapping),它们让人重新审视自身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关系。00 张则通过数字技术和未来主义游戏美学,将观众带入一个虚实交错的赛博空间。她的《原型系列序曲》(2023)是一部互动虚拟游戏,玩家穿梭于东伦敦景观与乌托邦世界之间,经历一种既真实又虚幻的空间体验。00张将这一创作称为“自画像形式的世界构建”。对于艺术家而言,这种虚拟环境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更是她内心状态的一种捕捉——一种在文化身份冲突中的自我导航。
00 Zhang
反转原型0033, 2024
不锈钢、316 不锈钢、镀银树脂
187h x 163w x 134d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过去不死。事实上,它甚至还没有过去”
'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
鲁香凝和 00张都在作品中创造了一种介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第三空间”。这种空间既可以被视为马克·奥热的“非场所”,也可以被理解为米歇尔·福柯的“异托邦”。鲁香凝在《常温保存》(2024) 和《前夜》(2024) 中通过旧木抽屉和樟脑粉蜡层构建了一个时间凝滞的场域。这些遗物式抽屉不仅承载着个人记忆,也象征着一种集体性的怀旧情感。鲁香凝谈到,画中描绘的沙尘暴来临前的风景仿佛是透过作为储存介质的抽屉看到的过去,它们既是个人历史的一部分,又是观众进入梦境般异托邦的一扇窗。《有时梦像死亡一样漆黑》(2024) 的石鸟群则隐喻着童年压力与焦虑,它们轻盈却无法飞翔,如同沉重而或无法摆脱的过去。而它们间接地构建了一个室内与室外、日常与非日常逐渐融合的空间,形成一个诡谲的超现实的环境。而 00张则通过她的新作品《原型0037》(2024) 系列,展现了一个跨越机械化和有机体的复杂空间。《原型0037 磁盘阵列》(2024) 像是某种具有强烈未来感的古生物——仿佛融合了有机的生命感和医疗成像感的某种胚胎切片;《原型0037 ISO-9960》(2024) 则是宛如艺术家自身的机械化动态,在呼吸节奏的明暗变化中展现出一种蜕变状态;再到病床上的《原型0037 RAID 0》(2024) ,呈现出贯穿整个系列“生命”的完成形态;在这个由《原型0037》(2024) 系列构筑的空间中,能量流动与艺术家记忆的直觉表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对生命的进程和状态的深刻反思。
鲁香凝
前夜, 2024 (局部)
旧木、木板上油画和丙烯、 樟脑、木蜡油、亚克力
113h x 66w x 26d cm (含底座)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均匀分布”
'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 it’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 '
00张通过未来主义艺术语言,将自己的文化背景和全球化经历融入到作品中。她的大型装置《反转原型0033》(2024)以机械化、有机体般的雕塑形式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循环状态。这件庞大且精密的作品中,模拟血液的液体在各个部分之间流动,象征着个体和生命力的在虚拟与现实空间中的转移、个体与系统的界限。它不仅探讨了个人作为系统一部分的角色,也反思了移民、人口流动以及文化的流动性和无边界性。00张坦言,这件创作历时近一年的作品不仅是她个人状态的一种记录,也是她对于自身在全球化语境下经历过的文化身份冲突的一种回应。与此同时,鲁香凝则通过对物品和材料的重新诠释,将个人历史融入作品之中。在《带不走》(2024)中,鲁香凝巧妙地将苍耳穿插在珠帘之间,象征着记忆虽附着于身体却无法真正带走的矛盾。鲁香凝解释道,这件作品是对人们家庭历史的隐喻——那些无法被携带的事物恰恰定义了我们的归属感。
00 Zhang
反转原型033DLC, 2024
316 不锈钢、亚克力、无菌血液
41h x 36w x10d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鲁香凝和00张以各自独特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理解时间、空间、记忆和身份的新视角。在她们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经验与文化背景交织而成的复杂叙事,更是一种关于未来可能性的深刻思考。心理地理学提醒我们,每一段路径、每一片风景都承载着个体独特的感知,而这正是鲁香凝和00张作品中最动人的部分。在万事万物都飞速发展着的今天,她们以艺术实践回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当边界变得模糊,当现实与虚拟交织,我们如何重新定义自己?或许答案并不在某个具体地点,而是在我们不断穿梭于这些多维时空时所建构出的那些心理地图之中。这些地图不仅记录了我们的旅程,也指引着我们未来可能抵达的新领域。
附录
Memory is like a garden where forgotten things grow. Alejandra Pizarnik
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 William Faulkner
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 it’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 William Gibson
心理地理学:Psychogeography,探讨环境对人类情绪和行为影响的一门跨学科研究。
非场所:Non-place,由Marc Augé提出,用以描述现代社会中缺乏历史感和身份认同的大众化过渡性空间。
异托邦:Heterotopia,由Michel Foucault提出,用来描述那些同时存在于现实之外但又真实可见的“他者”空间。
文/熊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