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朱雪晴

朱雪晴(Xueqing Zhu),1996年12月17日生于河北省,现工作生活在杭州。她于2019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油画系,导师为赵银鸥教授,2022年毕业于威尼斯美院绘画系,师从Diraco教授。朱雪晴的作品融合了两条道路,一条来自北欧表现主义,一条来自中国古典画的学术传统。在这个交叉点上,她被引导着走向到了强调内省的方向。她的绘画的唯一目的是构建亲密的感性思考。

 

对谈   |  Q & A

 

Q:你怎么看待你的画面中的“童话感”?

A:对我来说,画面中的童话感是一种童谣般的表达形式,但是我总是希望就此揭示着一些其他的东西。或许我觉得我的童年还没完成,所以我对这些童话的要素依旧感兴趣。创作这些有童话的感觉的画面对我个人而言,总归是带有一种开玩笑的意图和留恋。

 

朱雪晴 

暴风之前, 2022
木板油画
200 x 300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Q:在意大利的生活对你来说有什么影响?

 

Artist Xueqing Zhu in her studio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在意大利我很幸运的和这里建立了一种恰当的链接,引领我到我需要的绘画的路上,且周围的因素都如此得体:我遇到了一群对绘画同样十分严肃的年轻艺术家和老师,经过一些波折尽多的融入了进去,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些真正处于艺术家状态的人,让我感到自由和打开,这也舒展了我创作的方式,但舒展并不是舒服的,也是在迷茫中一点点的找寻和试探,但是不会有没用的、拧巴的东西阻碍你了。

 

Artist Xueqing Zhu in her studio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Q:儿时的经历呢?是什么让你选择成为一个艺术家?

 

A:儿时的很多事情我都会很有感受,缺少理性做支撑,我活在一个恍惚的虚拟世界,是一个旧时代和新时代之交,一个古朴悲伤的中国和便利虚浮的中国的交接时段,煤山里的白色小狗,学校里的聋哑人,坐在老式摩托上上看干吧灰色的树杈一排排闪过,我对一切常规事情的运行都做不到习以为常,我想想明白这个世界,却总是有荒诞感和隔离感。

 

Artist Xueqing Zhu in her studio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可能是因为天性敏感导致对悲伤和快乐会放大感受,碰巧遇到一个不太好的家庭氛围,于是悲伤这一侧被放大了,这个消极的感受会粘着在点点滴滴的对世界的看法里,这些使我最初的创作成为了一个出口,但是这些脆弱的消极的可怜的东西不是我想要的,悲伤和快乐都是好的,有意义的,要找到一个平衡的反馈,这也是在之后的创作中我在做的。


成为艺术家一种必然,绘画在我身上占的成分太大了,我没法成为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师或者小说家,我很开心它没有占百分之三十或四十,这样我也不用去犹豫其他的了。

 

 

朱雪晴 

别管我, 2022
布面油画
130 x 160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Q:你觉得自己的绘画风格是怎样进展的?今后有什么方向?

 

我认为我的绘画风格将永远停留在手绘感而不是制作感,我要做的是找到尽量趋近于自由的表达方式,我想这就是好的发展,至于风格样式会随环境的和发生的事情的影响自然而然改变。

 

 

 

2024年2月4日
33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