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场|艺术家:刘树伟

 
在展览《片场 On Set》中,艺术家刘树伟通过影像将个人的感知与集体记忆交织起来,构建出一种介于现实记录与情绪投射之间的视觉叙事。他善于在时间与空间的流动中捕捉脆弱而难以复现的瞬间,使影像不仅承载观看的经验,也成为一次心理与感官的再造。对他而言,“距离”是一种贯穿创作的重要意象——它既是与世界的距离、与特定文化场景的距离,也是与自身不同侧面的距离。这种游移的张力,让他的作品在亲密与疏离之间保持着微妙平衡。
 
刘树伟
永恒夏日, 2025
亚克力转印,耳环,不锈钢,光板
29w x 24h x 10d cm
Editions of 5+1AP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它那么像夏天,却原来拍摄于凛冬。 光,似乎穿透它到达另一个由来的身体。 那期间的亲密甚至虔诚也似乎不属于这个类别。”
 
近年来,他举办了多场个人展览,包括“Vanishing Act”(Maison Ming,香港,2025),“Tides, yes, breathing”(巴黎圣日尔曼摄影节,2024),“Blue Trilogy”(Vu Photo,魁北克,2017)。他的作品亦曾亮相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外滩美术馆、PHmuseum、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等重要机构与平台,并入围三影堂摄影奖、LensCulture肖像奖,获《纽约时报》《i-D》《艺术界》《Artforum》等国际媒体关注。
 
刘树伟
我们在此相遇, 2025
亚克力转印,耳环,不锈钢,光板
39w x 30.4h x 10d cm
Editions of 3+1AP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一个由光填充的空间里,我们相遇,应该是电影院。 按照伯格的讲述,我们从来都是电影院里的旅行者——座椅像是老式喷气机式的座椅; 我们在那里遇到别人的人生。 英文里的Blue film 作为一种类别,在中文里其实对应另一种颜色。 如果你盯着 Derek Jarman 电影 Blue 足够长的时间,仿佛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 那双眼睛也似乎是来自放映口里注视着我们的眼睛。人与人从来都是在目光中真正相遇。
 
现工作、生活于上海的刘树伟,长期以影像作为核心创作媒介,并让其生长和延伸至多种材料和装置的存在形式。他的创作直面生活中潜藏的恐惧、变化与未知,试图捕捉动荡变化中接连不断的消失——无论它们存在于文化与亚文化的场景之中,还是隐匿于自我的不同面向。他也重新注视历史中那些被多数人遗忘,却依然如幽灵般盘旋于时空、随时可能以不变本质重现的事件,并通过发掘其中隐秘的连接,回应当下现实。他通过构建特定的叙事结构与感知节奏,探索如何在观看中延展乃至改变时间的经验。
 
刘树伟的艺术实践以影像的叙事潜力为出发点,不仅关乎视觉信息的传递,更关注观者在图像中的心理沉浸,让影像成为一种近乎触觉的存在。当时间被拉长或折叠,观现实与幻象的界限随之变得模糊。
 
刘树伟
成为政客的道连·格雷, 2025
亚克力转印,耳环,不锈钢,光板
29w x 24h x 10d cm
Editions of 5+1AP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由这双被遮蔽着的双眼作为开篇,开始讲述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故事。他,曾经可以做到不把自己的真实职业身份书写到自己的面孔之上,那种暂未消退的纯洁和天真,似乎抵御真实暂时有效。”
 
对于刘树伟而言,创作并不急于提供答案,而是通过影像的呼吸感、空间的微妙布置,引导观众进入一种开放的感知状态。
 
在此次《片场》中,刘树伟呈现的作品犹如一场沉默的排演:画面既似被切断的叙事,又像是记忆深处的回声。它们不追求宏大的事件,而是在日常与私密的交界处寻找能量,将影像化为一场关于时间、感官与存在的持续探问。
 
 
Installation view of On Set, August 2, 2025 - Sept 14, 2025, Nan Ke Gallery, Shanghai ©  Courtesy of Nan Ke Gallery,   Photographed by Runxin.
2025年8月16日
/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