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展览《片场 On Set》中,艺术家杨迪以影像与装置搭建了一个介于电影叙事与现实经验之间的临时场域。他将流行文化、电影片段与技术图像作为材料,通过重新剪辑与空间重构,让观众置身于一个关于“真实”与“虚构”的悬疑现场。作品既借用电影的语言,又质疑影像自身的可靠性与叙事逻辑。
杨迪2020年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并于同年获得毕业生奖及“大师生”荣誉。现生活与工作于杜塞尔多夫。他的创作以影像与装置为主,常从小说、电影与文化符号出发,探讨权力结构如何作用于个体,以及在技术驱动的未来中,人类身份与经验的重构可能性。他认为当下的“经验”正在失效,因此试图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语境中寻找重新定义存在的路径。



杨迪
绅士的游戏, 2019
装置,网球比赛鹰眼判决视频
尺寸可变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他的作品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K21博物馆、杜塞尔多夫美术馆,罗马MAXXI—国家21世纪艺术博物馆,798CUBE美术馆、西海美术馆、上海多伦美术馆、成都当代影像博物馆,以及华宇青年奖入围展等重要机构与平台展出。作为策展人,他在2024年策划了上海多伦美术馆的中德影像展《身体缺席的旅行》。
在此次展览中,杨迪呈现的装置作品《绅士的游戏》(Elegantes Spiel, 2019)灵感源自安东尼奥尼1966年的电影《放大》(Blow Up)以及网球比赛录像中“鹰眼”判决系统的动画。他将电影中的两个关键场景——网球场与摄影棚——并置于同一叙事空间,使它们既相互呼应又彼此抵触,从而生成一种游移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观影状态。


《放大》(1966)电影剧照,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在杨迪的理解中,《放大》更像是一篇以影像语言写就的哲学论文,通过电影的语法与叙事策略,反复追问“什么是真实”。因此,《绅士的游戏》也被设计为一个具有自身结构的视觉句子:不同的影像元素如同句中的词语,彼此连接,共同指向这一核心命题。观众在观看中既像是旁观者,又仿佛被卷入剧情,体验到一种不断生成与消解的“真实感”。
在《片场》中,杨迪以影像与装置的组合,将“片场”作为思想实验的空间——它既是电影拍摄的物理场所,也是质询与重构现实感知的精神现场。作品提示我们:当影像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感知方式时,“真实”本身也许早已转化为一种被建构、被演绎、甚至被策划的体验。


Installation view of Elegantes Spiel, Just A-Sittin And A-Rockin', Künstlerverein Malkasten, Düsseldorf, Malkasten Untitl.
2025年8月10日
1
/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