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 白梦帆:记忆的流通

在展览《如是我见》(Thus Have We Seen)的恒定空间内,物理意义上不同地点的痕迹被艺术家白梦帆如同植物切片般截取、保留在画布上,创造出在同一场域交叠而立体的、艺术家行进轨迹的缩略图。

 

白梦帆
尼罗 IV, 2024
布面油画
50h x 40w x 4d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从事艺术创作的十数年中,白梦帆一直往返于不同的地点。在位置、国家,连带着文化环境、风俗习惯不停的转变与更迭的过程中,她试图通过提取不同场所的交集,以探索其个人身份在这样天翻地覆的流变中能够寻求到的确定性。在她的笔下,地标性的建筑与场景常常被凝视。相对于直接的描绘与表现,白梦帆则进一步剖析、对焦,将画面的范围缩进到其中的片段,以寻求在常见景物中的新意;也从而降低其标志性的特征,而更多地凸显从她个人视角出发所看到的共性,描摹客观事实与她个人情感间千丝万缕的纽带。

 

白梦帆
尼罗 V, 2024
布面油画
120h x 160w x 4d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尼罗》(Nile)系列是白梦帆的标志性作品。其画面内容取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埃及馆中的“尼罗河”。这座人工的水池横亘在登杜尔神庙的展厅内,为身处异乡的展馆创造出仿佛仍然存在于故土的氛围。在“尼罗河”内,各个国家的游人将来自四面八方的货币扔入水中以祈愿,将这个对于“地点”的仿造物源源不断地赋予更多地点和经历的证明。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水源”和“人类聚居”,及从而衍生的城市、政治、经济和文明等等内容都密不可分。而“货币”则是权力集合的产物,是身份的区别与联系的最简约而常见的表现。在刻画《尼罗》(Nile)时,白梦帆将画幅放大,从而细致地观察水池的某一角落的特写,着重刻画水面的波纹质地与不同硬币在水下的反射。由此,“水流”与“货币”这两种分别在自然领域和人文领域流通的介质便形成了有趣的互文,共同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起源、流转与变迁。

 

 Installation view of Keep the Changes, February 29, 2024 - April 14, 2024, Nan Ke Gallery, Shanghai ©  Courtesy Nan Ke Gallery, photographed by AHstudio

 

沿袭着对不同货币的观察,白梦帆创作了《保持流通》(Keep the Change)系列画作。她将不同国别地域、不同政府推出的货币细致入微地刻画在圆形的画布上,通过在墙面上组合地呈现,模拟在水池中看到的钱币的交错与纵深感。各异的货币在这里,如同在许愿池底般被组合在一起,表达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迥异的地域差异的交汇。

 

 Installation view of Put Out the Sea II, February 29, 2024 - April 14, 2024, Nan Ke Gallery, Shanghai ©  Courtesy Nan Ke Gallery, photographed by AHstudio

 

白梦帆一直用绘画的方式对焦城市的片段,不论是最万众瞩目的地标,还是最易被忽视的角落。她用极其细腻的笔触精准地刻画和再现被放大的景物,使其从具象变得抽象,从熟悉变得陌生,从而抽离日常生活中的惯常感,给予情感和解读更多的空间。在此次展览中,她尝试着改变比例尺——作品《出海II》(Put Out to Sea II)对于标志性的自由女神的观察视角转变为了极远的眺望。这与“特写”有着相似的效果,即模糊标志物的特征,以具象的手法表现抽象;而视角的改变则进一步将自然的景色融入作品,自由女神融合着海与城市朦胧的远景,仿佛模糊却重要的记忆。

 


白梦帆
长乐加油站, 2023
砂石、布面油画

60h x 120w x 4d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对比悬挂于对面的《长乐加油站》(Changle Gas Station),艺术家的个人经历、轨迹与情感也由之体现。《长乐加油站》(Changle Gas Station)延续了艺术家所擅长的超级具象主义表现手法,将砂石等材料融入绘画,真挚地复刻出老上海红砖墙的肌理与质感。她对于高光与阴影的精准把控,也使得铜字的标题被诚实地展现。这构成了一种“在地性”的传达,将南柯画廊的空间与跟其相邻的长乐加油站联系在一起,重现了艺术家独立于回忆与想象之外的,对于切实的生活的细致观察。

 


白梦帆 Mengfan Bai
雪地里的 III Hunter's Point III, 2023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61h x 45.5w x 4d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除了地标性的建筑外,白梦帆还试图扩展她所表达的内容,将目光也投射在非地标的、日常的景物之中。《椭圆折射》(Elliptical Refraction )系列作品描绘了一座她日常经过的大楼中常常被忽略掉吊灯。她通过细致而精确的笔触传递灯光的形态,也扩充着自己的思维地图;《雪地里的 III》(Hunter's Point III)则描绘了路边的雪人,将冷色调与温柔的画面布局严丝合缝地交融在一起,表达了艺术家私向化的情感与记忆。


在这次展览中,白梦帆以她独特的艺术视角,将记忆与现实交织,呈现了一个关于地点、身份和流变的深刻探索。她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将不同城市的片段化为画布上的图像,仿佛在一个恒定的空间中勾勒出记忆流通的轨迹。在空间内,观者可以在欣赏的状态下穿梭在不同的时空之间,并代入自身的情感与之互动,使得记忆在此如同货币或水流般运转、交换和延续。

 

文/付若瑄

2024年3月24日
17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