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 鲁香凝: 乳色的雾

 
鲁香凝(Amber Xiangning Lu)的作品正于南柯画廊(Nan Ke Gallery)的展览“根深亦自由”中展出。在画廊的上世纪空间的叙事中,交织出如同幽灵般的回忆的场域。此次展出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艺术家对于心理空间的兴趣,以及对不同时间层面在同一物理空间并存的表达。她以将来的视角重新观察过去,并发掘出童年记忆当中微妙的诡谲与令人不安的气氛。半透明材料仿佛物体的“幽灵”,与之相对的,旧木则展示了使用者的历史痕迹,是“遗物”式的存在。在二者与其他多种材料构成的空间中,室内与室外,日常与非日常逐渐融合,形成如梦境般的超现实场景。 
 
 
 
Opening view of rooted, yet flowing, December 28, 2024 - February 23, 2025, Nan Ke Gallery, Shanghai ©  Courtesy Nan Ke Gallery,  Photographed by Tiger Chen
 
鲁香凝的创作根植于个人长久无法忘怀的记忆。出生于北京的她目前已长期在广州生活,而她的外祖母则正好相反:生于南方,却在北方度过大多数的岁月。地理位置的交错,裹挟着扎根内里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属性,形成对仗又互文的倒置。
 
 
 
 
Installation view of rooted, yet flowing, December 28, 2024 - February 23, 2025, Nan Ke Gallery, Shanghai ©  Courtesy Nan Ke Gallery,   Photographed by Runxin.
 
登上展览的二层,映入眼帘的是作品“带不走”,用来源于集体记忆中的房间门帘,书写有关回忆的序章。鲁香凝保留了物件原本的材料,如不锈钢、木材与玻璃;同时加入了半透明的亚克力,以带来流淌在时间的河流中的、混沌而半透明的记忆的肌理。
  、
鲁香凝 
带不走的, 2024
木、苍耳、亚克力、玻璃、不锈钢 
尺寸可变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同样如同“记忆的幽灵”一样存在的综合材料作品还有“未曾目睹”。来自于上世纪的脚踏缝纫机隔着珠帘相对而望,形成老式客厅的全景。这样的画面似乎是从脑海深处挖掘出来的,不复存在,永不消逝。描着诗句的鸟羽被安置其上,带来关于迁徙与流转的联想和愿景。重复的絮语自其中溢出,似记忆中的水汽,模糊却悄悄将一切沾湿、侵蚀。
 
 
鲁香凝 
未曾目睹, 2024
羽毛、印油、亚克力、树脂
77h x 75w x 50d cm / Each2+1AP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窗棱上散落着煤制的鸟,讽刺性地指出有关于飞行与自由的反作用力。煤炭象征着脚踏实地的沉重,死死拽住有关于自由的轻盈、梦幻的联觉。超现实的荒诞遐思与质朴而常见的材料对撞,如石子被抛入水中,激荡起记忆的漩涡。
 
 
鲁香凝
有时梦像死亡一样漆黑, 2024
煤精、韧性树脂
10h x 10w x 10d cm(L) 8h x 7w x 8d cm(M) 5h x 5w x 5d cm(S)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小房间内,绘画作品被安置在真实的旧抽屉中。记忆如同从古早档案馆中以缜密的逻辑储存的文档,可以被有序地抽取、读档。旧木头与樟脑还原着老家具的质感,其中以细腻的油画描绘的白桦树则象征着沙尘暴来之前的风景,以自然的强大力量,反衬人类内心在面对灾害来临不可避免产生的不安与焦虑。
 
 
鲁香凝
常温保存 I & II  , 2024 
旧木、油画、 樟脑、木蜡油
17h x  44w  x 31d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顶楼的作品“前夜”则是综合的回忆的载体。半透明的暖气片烘烤着旧木,回忆的序幕也由此拉开,弥散。综合的创作方式是鲁香凝铭记时光和流逝的岁月的途径,她的作品并不单纯指向个体,而是通过糅合要素,激发观者对于自身过往的整修与翻新。
 
 
鲁香凝
前夜, 2024 
旧木、木板上油画和丙烯、 樟脑、木蜡油、亚克力 
113h x  66w  x 26d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过去从未死去,它甚至未曾过去。”策展词中的引用恰如其分地点明了回忆于鲁香凝的意义:难以摆脱,难以忘怀,却亦无需摆脱和忘怀,而只是存在。随着时间的变迁被模糊、糅合,成为一团乳色的雾,而在虚幻中承载的或许是最为真实的本我。
 
 
/付若瑄
‍‍‍‍Text by Roxane Fu
2025年1月9日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