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柯画廊(Nan Ke Gallery)将于5月16日在上海震旦美术馆(Aurora Art Museum)欣然呈现白梦帆(Mengfan Bai)的个展项目“蚀金”(Circular)。
如果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如同向前流淌的、具象的河,“铜”在其间就像游走的鱼,浸透每一丝水的肌理。从商周时期的祭祀青铜器与古老的炼金术,到文艺复兴时细腻描摹人体的雕像,再到叮当作响的货币与穹顶下交响的管乐器,铜原子自由穿行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轴上。

白梦帆
纹理 34, 2025
布面油画
133h x 102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锈”是与之相生的命题。从铜器进入人类社会的那一刻起,锈蚀的浸渗就已然开始发生。每分每秒,人类的痕迹与时间共同对铜进行着氧化作用。南柯画廊即将于震旦博物馆开幕的艺术家白梦帆的个人项目“蚀金”(Circular)展开了对这一组对仗关系的讨论。
在展览中,白梦帆细致地描绘着不同铜器上锈蚀的痕迹,以期捕捉其中浓缩的历史片段,及其间文明闪耀过的证据。通过锈蚀的颜色、质地的不同表现,我们得以定位眼前器物的年岁,也在同时映照自身的存在。

白梦帆
翠微2220, 2024
布面油画
50h x 4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白梦帆过去对于创作对象的兴趣聚焦于“金属货币”,如此次展出的“保持流通 1900 II”(Keep the Change 1900 II)。货币流通的属性被挖掘、放大,以映照同样流转于不同文化集群的个体。此后,她的视角进一步延展,扩大至铜元素本身。铜在过去和现在,东方与西方都被广泛地使用;在人类社会的演变下被覆盖上层叠沉积的锈蚀,也被重新铸造,无限循环,永不磨灭。如同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一样,铜在文明的长河中溯洄又顺流而下,被任意改变其质地与状态,却永恒存在,见证一切的发生与消亡,周而复始。

白梦帆
黄封2220, 2024
布面油画
50h x 4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此次呈现的作品中,“丹秫3200”(DarkRed3200)与“松石3600”(Turquoise3600)等一系列作品细致描绘了铜器文物的表面,与震旦博物馆的古代器物形成了有趣的呼应。命名中的数字点明了器物距今的年份,映照着被描绘的、同样可窥测其年代的锈迹。不同颜色的锈蚀以沉稳的方式生长,如同代表器物年龄与阅历的名牌。然而,这种身份的证明却并不是稳定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流动与人类社会的流转不断变迁、生长,被归拢于循环之内。

白梦帆
松石3600, 2024
布面油画
50h x 4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白梦帆
丹秫3200, 2024
布面油画
50h x 4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灵沼正涵春”(Spring Plaza)系列则描绘了广场上的喷泉,铜质的饰面与水流的波纹相互映衬,以循环的姿态形成了暗喻文明进程的缩影。同时,从古代城邦到现代都市,喷泉都作为标志性建筑一直存在。从代表功能性的纯净水源,到装饰城市的活跃点缀,循环的水质向来暗喻着人类文明合二为一的起源与前路。喷泉的流水洗刷出了铜元素在城市生活中游离、浸入的可能性,补全了循环的图景。

白梦帆
灵沼正涵春 I, 2024
布面油画
102h x 76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当金属被锈蚀,表层累积的痕迹即是人类踏雪留痕的足印。然而,元素本身却不归属于人类的统领,而只是与之伴生,在更大的循环的旅程中,互相见证。
文/付若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