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 Ke Gallery-南柯画廊 company logo
Nan Ke Gallery-南柯画廊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EXHIBITONS
  • FAIRS
  • ARTISTS
  • Video
  • NEWS
  • ABOUT
  • EN
  • 简体
Cart
0 items £
Checkout

Item added to cart

View cart & checkout
Continue shopping
Menu
  • EN
  • 简体

时间的刺: 艺术家:曾绿涵 策展人:付若瑄

Past exhibition
2024年1月6日 - 2月8日
  • 新闻稿
  • 作品
  • 展览现场
  • 新闻
Lvhan Zeng 曾绿涵 Reading 阅读, 2023 Oil on wood panel 木板油画 24h x 24w cm
Lvhan Zeng 曾绿涵
Reading 阅读, 2023
Oil on wood panel
木板油画
24h x 24w cm
观看作品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南柯画廊欣然宣布将呈现代理艺术家曾绿涵个展项目“时间的刺” (The Sting of Time),展期自2024年1月6日至2024年2月8日,展览地点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茂名南路57号兰心大戏院3楼。本次展览由 BACKSTAGE ART 提供场地支持。
 
“时间”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然而,时间的流淌却并不总是平滑无痕的。有时,它带着细密的刺,滚动经过躯体,在未察觉时就悄无声息地留下触动神经的伤口。曾绿涵的绘画使用柔软而细微的笔触,认真地对这些痕迹进行记录和描绘:她描绘孤独、甚至痛苦的记忆,也描绘在荒漠似的都市森林中所弥漫的,雨雾般的温情。
 
 

曾绿涵
少女, 2023
布面油画 
100h x 14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艺术家曾绿涵(Lvhan Zeng)出生于中国南方的小城。狭窄老旧的房间,连同交杂溽热的水汽,组合成为仿佛上世纪末老电影般的视觉语言,构成了她审美与创作的基础。幼时,由于复杂的家庭环境,她经常辗转于各个地方,居无定所。因此,她对于亲密关系有着矛盾的情感,渴望与抗拒交织,角力。
 

曾绿涵
没用的日子, 2023
布面油画
150h x 15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蔡明亮的电影《洞》中,男女主人公在瘟疫横行的末世被隔离在一幢空荡的大楼里,各自填充独立的房间,而仅仅通过地板上不慎被留下的洞交流。被隔阂的肉身连同逐渐贴近的精神,戏剧化地表现出的亲疏维度,与曾绿涵的创作中对于情感的认知如出一辙。在作品《分享》中,时间被具象化为了钟表,又像披萨一样被分割开来。对她来说,她所向往的并不是全情灌注的亲密关系。亲密,就是可以将她所拥有的时间,像披萨这样用于分享的食物一样,分给对方一块。
 

曾绿涵
分享, 2023
布面油画
120h x 15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向来,时间与感情的联结都有着微妙的联系。在茨威格笔下,爱如对方口袋里的怀表。“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为你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时间,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这与曾绿涵的创作不谋而合。她希望自己的画作也可以仿佛钟表,流转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面前;给予彼此匿名的亲近,和面目模糊的陪伴。
 

曾绿涵
无人在意的选择, 2023
布面油画
90h x 16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曾绿涵的画作中,不乏对日常生活中物件的再现。她将自己的感情态度通过物件的隐喻来传递:在《等待被使用》中,她描绘一盒崭新的香皂。在她看来,香皂就像她自己,等待着消耗自身来奉献他人。长期在亲密关系方面的匮乏,让她曾习惯性地赋予自己牺牲,而乃至自毁的角色。而一次次失败和受伤的求索,也难以避免地在她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曾绿涵
等待被使用, 2022
布面油画
150h x 15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但她对于“贴近”又是向往的,积极的。仿佛行进在沙漠中的人对于绿洲的,犹如信仰般的渴望。在随后的作品《我和你一起》中,曾绿涵对于亲密和付出的认知延续着,冰块也如同香皂一样,需要消磨自身来靠近他人。但不同的是,画作内容方面的表现从单一的献祭转化为了互相的陪伴。在悲情与疏离的底色之上,逐渐弥漫开的温情随着冰块一起融化,流淌。
 

曾绿涵
我和你一起, 2023
布面油画
120h x 16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如果说艺术家对于亲密关系的态度是矛盾的,那么她对于孤独的态度也同样如此。孤独一方面是敲骨吸髓的消耗与折磨,另一方面也是令人上瘾的精神乐园。在曾绿涵的笔下,孤独往往不带有任何情绪,而仅仅是作为人存在的一种状态的形式出现。不管是零落的高跟鞋,空荡的冰箱;还是走廊尽头的通道,独自一人的剪影,似乎都是通过细腻朦胧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对“孤独”这一哲思的捕捉。
 

曾绿涵
背叛, 2022
布面油画 
60h x 5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这样平铺直叙的表达娓娓道来,使人不必继续联想到“寂寞”、“忧伤”之类的形容词。而只是发现“孤独”是一种永续的状态,是我们的身体在世界上完全独立的事实的陈述。曾绿涵的画作带我们回到认真观察每一个物件,去认知世界的太初,荒凉的意境,和一望无际的冷色。每个人都各自漫无目的地走,彼此不打招呼。
 

曾绿涵
爱的形状, 2023
布面油画
150h x 21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但在曾绿涵的笔下,孤独却并不是无法消解的冷意。而是亲密之前的蓄力,或穿插其中的休憩。孤独与孤立是现时的状态,而对于贴近和联结的渴望也由此显而易见,在肃杀的冰冷中灌注着温情的调剂。在画作《爱的形状》中,飞扬的白色布料依然带有冷清的色彩,但仿若被暖风撑起,奔向春日的动态,则恰是艺术家对她所认可之“爱”最好的描绘与注解。
 

曾绿涵
电影书, 2023
布面油画
120h x 16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在创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曾绿涵也逐渐将自己打开,去寻找痛苦的根源,再想办法和解或者逃离。曾经,她靠绘画来具象化地记录自己的痛苦;以期将伤口存档,作为苦难发生过的证明。她以这样的方式安慰自己,用自我见证来模仿正义的伸张。而现在,她则尝试着扩大自己的感知,不论是范围还是方式。她试图从生活的小事,微妙的情绪和与他人的联结中获取灵感,将画布作为电影中的“一帧”,将电影眼所观察到的东西记录和定格。
 

曾绿涵
一场约会, 2023
木板油画
60h x 6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曾绿涵的作品尺寸迥异。既有极具私密性、需要贴近才能欣赏的大小,又有大型沉浸式场景。但无论大小,曾绿涵细腻的感知和表达让自己的画作看似笼罩在梦幻般的面纱中,通过笔触在画面上制造纹理,与现实拉开距离,成为另外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时空。每一幅画面也正如线性的时间中扎下的、点状的“刺”,展现的不是宏大绝对的叙事,而是艺术家捕捉到的瞬间而恒久的情愫。
 
文/付若瑄

相关艺术家

  • Lvhan Zeng 曾绿涵

    Lvhan Zeng 曾绿涵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回到展览
Manage cookies
Copyright © NAN KE GALLERY
网页支持 Artlogic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