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 Ke Gallery-南柯画廊 company logo
Nan Ke Gallery-南柯画廊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EXHIBITONS
  • FAIRS
  • ARTISTS
  • Video
  • NEWS
  • ABOUT
  • EN
  • 简体
Cart
0 items £
Checkout

Item added to cart

View cart & checkout
Continue shopping
Menu
  • EN
  • 简体

丰容: 艺术家:董孝驰、杨迪 策展人:付若瑄

Past exhibition
2023年11月7日 - 12月10日
  • 新闻稿
  • 作品
  • 展览现场
  • 新闻
Xiaochi Dong 董孝驰 Begonia Sizemoreae 塞兹摩尔秋海棠, 2023 Volcanic clay, pastel and ink on wood panel 火山土、色粉、墨、木板 38h x 21.5w cm
Xiaochi Dong 董孝驰
Begonia Sizemoreae 塞兹摩尔秋海棠, 2023
Volcanic clay, pastel and ink on wood panel
火山土、色粉、墨、木板
38h x 21.5w cm
观看作品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2023年11月7日,杨迪(Di Yang)、董孝驰(Xiaochi Dong)的双个展“丰容”(Enrichment)将在南柯画廊开幕。两位艺术家横跨绘画、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的作品将在画廊纵深的空间内交错排布,在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理念和创作风格的同时,共同围绕着“丰容”这个主题,讨论“内部”的自我意识和“外部”的客观存在对立又相互托生的关系。
 

 
展览主题“丰容”是一个动物园术语。指在圈养条件下,通过有策略性地使用道具、食物、气味等因素,刺激所饲养的动物,使他们进行更多的原自然行为的做法。
 
此次展览中,画廊的场域本身就类似一个大的生态缸,而展览则是对栖居其间的艺术家和作品进行的“丰容”。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的后裔,具有树栖的天性。由此延伸,展览在南柯画廊的空间内采用垂直的方式展开,在不同高度分配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和属地,纵向交叠中既展示出艺术家各自独立的风格,也在动线中贯穿展览统一的内核。
 
“丰容”脱胎于董孝驰的艺术理念。在他的艺术历程中,“生态缸”一直是他喜爱的观察对象。“它是一个模拟适应动物习性的人造环境,却比自然原生态的环境更加稳定。”
 
董孝驰 Xiaochi Dong
无畏结果 Would Bamboo Bloom, 2022
墨、火山土粉末、亚麻布Ink and volcanic clay on linen
130h x 16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 Ke Gallery
 
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在画廊二层分散陈列的作品模仿了生态缸内热植的形态,提供了从生态缸内部向外部观察的视角。在过去的创作中,董孝驰从上海植物园和伦敦邱园等温室植物场域取得灵感,这样的“观察”通常是从外向内的。
 
在创作的积累中,他逐渐转换视角,将空间缩小到自己在伦敦饲养箭毒蛙的生态缸的同时,也将“观察”的角度转移到了从内向外的凝视,借由所饲养动物的角度观察外部的所谓“现实世界”。 
 
对于董孝驰而言,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在上海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历对他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创作的画面上,山水、树石的微小笔触与欧洲绘画的点彩风格相结合,创造出细微参差的纹理。结合火山灰等材料,创造出冷静、理性而又朦胧、温情的效果。
 

 
如果说董孝驰的艺术语言呼应了“丰容”的内涵,杨迪则拓展了“丰容”这一概念的外延。此次展览的一系列新作以南柯画廊的空间为出发点展开,老式公寓的结构使他想起作家笔下的叙事空间。在这样的语境下,他以自己一贯的艺术语言,通过影像、装置等多种表现形式,回应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将坐标尺拉伸到宇宙的维度,地球本身就类似一个生态缸,而以此为家园的人类则仿佛生态缸中被维护的动物。学者David J. Mellor认为动物福利包括五款,而“丰容”则是在维护其“不受限制表达天性的自由”。在现代文明提供了充裕的生存必需资源,甚至于精神享受的物料之后,集体精神状况依然日益崩塌的现状似乎也在隐喻着“丰容”的缺失。
 
这不禁让人思考,人类作为所谓的高级动物,在异化的社会中究竟有什么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甚至没有得到足够精准的定位和认知。杨迪的作品则似作家创作小说一样以叙事结构徐徐展开,旨在回应这一亘古的谜团。
 
杨迪 Di Yang
泡沫女孩  Foaming Venus , 2023
2K video installation, 10min 52sec
1920 x 1080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一层半的空间被塑造成仿佛浴室的景观,播放杨迪的影像作品《泡沫女孩》。在文学作品中,浴室常被描绘成家庭生活的避难所。在影像中,一个青年女孩在浴室里面唱歌。她时而扮演一位理想中的idol,时而是一个从家庭生活中暂时躲避的青少年。似乎她理想的形象可以是很多人,唯独除了她自己这个“本体”。
 
三楼的隔间营造了仿佛上海老式发廊的空间,展示了串联所有图像的ASMR作品。声音像一个游荡在发廊的幽灵,引导观众先从发型的更换,到潜入水底。在结尾处,它用声音描绘动作,慢慢将“顾客”的皮肤扒下,并给其一个更换外表的契机。艺术家试图以此探讨“外在形象”和“身份”的辩证关系。并由此延伸,讨论社交标准对现代人精神本体的要求、规训,甚至毒害。
 
一旁的展览空间中,墙面上以牛皮材料展示各类梳子图样的架上作品也在呼应这一思考。当外在形象受制于社会和身份约定俗成的标准时,无论是向内挖掘改变的勇气,还是向外呼吁维持的权利是否都是对于精力的大量占据和侵蚀,都会挤压本就摇摇欲坠的精神本体的生存空间? 
 
当这些作品以相互独立又被主旨统一的元素的形态交织在老洋房的空间内,似乎构成了小说家创作过程中忽然闪现的灵感来源,被立即以野生的状态记录、定格,等待观者加入创作,以自己的思路和偏好补全整个故事线。
 
 
“丰容”作为展览主题,不仅呼应了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内容和艺术理念,也统协了布展思路和展览传达。“双个展”的思路沿袭了“社群丰容”的概念。在生态缸中,混养不同品种的生物不仅可以增加观赏效果,也可以向观者阐述生物多样性。两位风格迥异又具有相通之处的艺术家,将横跨绘画、影像和装置等多种表现方式的艺术品分散在空间内,呈现出独特而丰饶的艺术生态。
 
 观者被邀请进入“丰容”的展览,帮助完成了整个概念的叙述。这既可以看作对画廊呈现的,经过了丰容的艺术生态的游历,也可以视为以看展这一行为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丰容和调剂。通过“生态缸”引申到“浴室”,甚至于画廊场域和社会生活的密闭饲养的空间概念,便由此被补全。
 
文/付若瑄

相关艺术家

  • Di Yang 杨迪

    Di Yang 杨迪

  • Xiaochi Dong 董孝驰

    Xiaochi Dong 董孝驰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回到展览
Manage cookies
Copyright © NAN KE GALLERY
网页支持 Artlogic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