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 Ke Gallery-南柯画廊 company logo
Nan Ke Gallery-南柯画廊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EXHIBITONS
  • FAIRS
  • ARTISTS
  • Video
  • NEWS
  • ABOUT
  • EN
  • 简体
Cart
0 items £
Checkout

Item added to cart

View cart & checkout
Continue shopping
Menu
  • EN
  • 简体

不周山 · 员丘山: 艺术家:周蒙 策展人:亚历山大·格里梅

Past exhibition
2023年9月16日 - 10月31日
  • 新闻稿
  • 作品
  • 展览现场
  • 新闻
Meng Zhou 周蒙 Have you seen a shooting star 1 你可曾见过星落 1, 2023 Buckskin glue, volcanic ash, clamshell powder, ink, wood panel, linen 鹿皮胶、火山土、蛤粉、墨、木板、麻布 61h x 91.5w cm / 68h x 96.2w cm (framed)
Meng Zhou 周蒙
Have you seen a shooting star 1 你可曾见过星落 1, 2023
Buckskin glue, volcanic ash, clamshell powder, ink, wood panel, linen
鹿皮胶、火山土、蛤粉、墨、木板、麻布
61h x 91.5w cm / 68h x 96.2w cm (framed)
观看作品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南柯画廊欣然宣布,艺术家周蒙个展项目《不周山 · 员丘山》于2023年9月16日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将分为两个独立的篇章与空间,其中上篇《不周山》于9月16日至10月31日在南柯画廊展出,《员丘山》作为下篇则在9月16日至10月16日于 BACKSTAGE ART 空间(预约制)呈现。
 
展览由奥地利独立策展人亚历山大·格里梅(Alexandra Grimmer)策划,格里梅女士曾在巴黎负责Ernst Hilger画廊、曾担任北京Lingsheng艺术基金会的国际项目部主任以及前苏黎世Lelong画廊总监。自2022年以来,她主要负责运营位于欧洲着眼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尧山当代艺术基金会(Blue Mountain Contemporary Art)。
  
双重篇章的展览中涵盖了周蒙最新系列的雕塑、装置与绘画作品。展览如旅途一般渐进展开,光影流年。艺术家运用碎片的材料与神话——创作出朦胧的故事,现实与虚幻似梦境中展开。如同进行文化考古一般,他将来自不同古代文明(如希腊、埃及、中国)以及原住民口耳相传的故事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并以相互生长的方式呈现,以寻找人类过去的共同源头。与此同时,在那些缺失的片段中,艺术家填入了幻想的桥段,和异域的收藏,以及大量留白的部分,通过现代的解构和重构,赋予故事新的内涵和意义。
 
周蒙在过去的10年间一直往返于英国与中国,不断探索着跨文化身份的交集。他的作品中呈现出东方的韵味,优雅,也兼具西方的知性, 真实。本次展览的涵盖范围,包扩神秘学、神话学、古生物学以及舞蹈,以人为核心贯穿整个文脉图谱。在他的思维迷宫,或者旅途中,目的地似乎会变得模糊不清,而探索的过程更为重要。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不乏化石、陨石、矿石、草药、生物等,这些寻常之物或正确额或错误地组合搭配出一段非常的旅程。
 
不周山
 
周蒙 
野藻狂舞 1 , 2023
蛤粉、敦煌土、鹿皮胶、墨、木板
60h x 60w cm / 66.6h x 66.6w cm (framed)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上古神话中那座消亡的神山开启了本次展览的序章。“不周”字意为“不再完整”,相传不周山原是连接人与天界的唯一路径,当它倒下,神与人的世界自此分离,神存在的证据便只存在于那些绚丽而飘渺的故事里。

在展览《不周山》中,周蒙似乎试图在为我们重现那个人神同行的时代:一座的圣诞树形态的雕塑被戏谑地命名为“不周山顶”,这种文化置换的手法让人联想到圣经中那通天的巴别塔,它亦被神摧毁,人类世代流传的神话中总有种默契的相通之处。艺术家亦尝试通过绘画去打开那段封存在基因中的远古记忆。这些画面仿佛来自于洞穴中的岩画,重现着数千年前人类的生活与信仰。而蛤粉、鹿皮胶、敦煌土等天然材料也在绘画的肌理中连接着人与历史、自然的共鸣。
  
周蒙 
星之闪 1 , 2023
蛤粉、敦煌土、鹿皮胶、墨、木板
100h x 100w cm / 105h x 105w cm (framed)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我们从何而来,又要到何处去?”这个问题似乎伴随了整个人类文明史,如今亦无一个明确的答案。艺术家通过展览中随处可见的陨石、化石结合神话故事,以一种严肃却又幽默的方式为我们揭示问题的前半句,而《员丘山》又将带领我们到何处去?
 
员丘山
 
周蒙 
春之祭 1 , 2020
PVA, 纸,纸浆,墨,画布
170h x 17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传说淮南子,海外三十六国中,有一不死国,其人黑皮肤,长寿不死。世外桃源,或者永劫的轮回?在BACKSTAGE的展览《员丘山》以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winsky)的《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1913 年)为线索,铺展开一场人与自然的狂舞。
 
作为这系列作品的开篇,《大地崇拜》或称“大章”,展现了自然的旺盛生命力,并穿越时间与介质。这其中也隐含了某种危险和自我保护的机制。艺术家利用废弃的人类文明残骸展示能够改变了事物的原貌的,充满灵性与野性自然力量。在这之中,灭绝与创造、朽败与生长交织,人类的痕迹逐渐被淡化,书本与文字最终回归纸浆,成为真菌的养分和繁殖基地。
 
周蒙
春之祭 2 , 2020
PVA, 纸,纸浆,墨,画布
170h x 170w cm
© Courtesy of the artist
 
回归第二章献祭的场景,在大章的基础上,艺术家引入了人为催化器,视觉引导着故事的发展。那些催化而来的内部与外部的博弈,带来的是轮回的身份反转,献祭者与受供者,表演者与观看者,在不同视角和立场中,利益决定了大多献祭的方向。摧毁系统而带来的不灭,如同凝结和黑,黑洞吞噬一切,那么长生,是祝福,还是惩罚?

周蒙的作品将人类学、历史学、虚构文学和音乐相结合,并通过独特的图像与材料勾勒出了假想的人类生活及发展模型。他用完整的个人意识去洞察人类与历史的瞬间,那些瞬间如拼图一样、以不寻常的方式组合成他的作品,或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被他捕捉并记录在作品中。
 

文/亚历山大·格里梅

译/熊雨思

 

相关艺术家

  • Meng Zhou 周蒙

    Meng Zhou 周蒙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回到展览
Manage cookies
Copyright © NAN KE GALLERY
网页支持 Artlogic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